财经早餐会关注代购圈掀起“海南热”。“港版、美版不如海南版!苹果手机白菜价,比官网便宜两千多!”“有需要的来,明天飞三亚免税店,保证正品!”……如果你微信恰好加过职业代购,类似这样的动态近日一定刷爆了你的朋友圈。
由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今年不少代购者的出国行程受到影响。随着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新政实施,免税购物额度从每年每人3万元提高到10万元、离岛免税商品品种由38种增加到45种,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等,到海南旅游的消费者猛增,不少代购也涌向了海南免税店。针对代购牟利的灰色空间,海关总署明确,对海南离岛旅客以牟利为目的从事代购等行为实施相应处罚,一经发现3年内不得享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并可依照有关规定纳入相关信用记录。
不过,调查发现,目前仍有大量海南代购明知违规仍十分活跃。相比在海南统一拿货后倒手卖给消费者,更为流行的是直接帮忙代拍商品,并按商品价格或数量收取一定的代购费用。目前有大量活跃的海南免税店补购VIP会员利用自己的会员资格,帮助海南岛外的消费者下单,并支持一件包邮。虽然明知海关有新规,可不少代拍商品的海南代购仍抱有侥幸心理。对此,海南海口海关副关长陈针表示,为了防范免税品倒卖、代购、走私的风险,海关将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将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惩治。[0713海南代购1]
[按照政策相关规定,把身份证交给别人进行免税品的购买,或者代别人购买免税品,再进行二次销售,都属于违反规定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轨迹分析精准分析出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
在海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夏锋看来,海南出台离岛免税购物新政,本意就是拉动海南自贸港经济增长从而对全国经济做出贡献,而非法代购会扰乱市场秩序。打击非法代购,某种程度上也是保护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根基。[0713海南代购2]
[这次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的政策是空前的,目的之一就是吸引境外旅游购物回流,让境外消费需求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就能释放,这也符合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初衷。]
去海南旅游,很多游客都会帮亲朋好友顺带捎点东西,那么,非法代购与日常代购的界限在哪里?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邱宝昌表示,是否以此牟利是关键判断标准。
[如果是为亲朋好友买一些生活用品,不以盈利为目的,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以盈利为目的的代购行为是违反规定的,必须要严格监管。]
于是,有网友疑惑,“帮人代拍直邮一件商品,对方给我10块钱奶茶钱算不算牟利?”对此,专家分析,哪怕每一笔的代购费涉及金额只有几十元,也属于牟利性质的为他人购买免税品。就目前的监管办法来看,如何认定再次销售、如何认定以牟利为目的,在操作中确实存在一些争议,但是更主要的难点是再次销售行为、代购行为可能比较隐蔽,难以发现和查处,因此在具体监管上,海关亟待加强执法力度。
近年来,我国消费者不仅到海南代购,还到中国香港、海外去代购。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中国大陆出境游客海外花费2773亿美元,其中海外购物消费超过1100亿美元,免税渠道占比为37%。另有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国内免税空间超500亿元,到2025年预计免税空间将突破1500亿元,长期来看或将突破2000亿元。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在规范旅游消费购物和从严打击违规代购的同时,不管是海南还是国内其他地方,都需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或许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违规代购行为的发生,促进我国的消费市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