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国际会展中心夜景
永康国际会展中心
客商洽谈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中国五金之都”永康的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路更畅了,城更美了,以崭新面貌敞开热情的怀抱,喜迎八方宾朋。
一个博览会让世界目光集聚这座五金之城。9月26日,第24届中国五金博览会将在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永康再次为中国乃至世界五金行业的互相交流与合作、互为促进与发展搭建起一座重要桥梁,贸易在这里合作,商机在这里交织,信息在这里交融,给五金行业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也赋予了永康这座城市及市民更多的变化与商机、激情与快乐。
“一号工程”:新元素赋能传统制造
今年,在加快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下,一年一度的五金盛会更是吸引了众多业内外人士的目光——在这里,除了有商机,更能看到五金行业不断迸发的创新与活力。
从1996年至今,中国五金博览会已经举办了23届。一路走来,展会规模、外向度、成效不断创下新纪录。
2018年举行的第23届中国五金博览会共发生交易额155.6亿元,同比增长4.6%。网上五金博览会访问量143.1万人次,同比增长8.2%。
2019年金秋,五金盛会,再次开启。据统计,今年博览会自7月1日网上申报平台开通以来,企业参展热情高涨,网上报名持续火爆。截至目前,共吸引来自上海、江苏、山东、福建、湖北、河北、浙江等省(市)以及国外申报企业1969家。
面对经济新常态,第24届中国五金博览会仍然热度不减,这与永康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密不可分。在产业数字化方面,以分行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为主要载体,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并率先在防盗门、汽车零部件行业启动“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试点,为量多面广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数字化改造的样板,也让传统制造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为五金机电领域的B2B平台,优品工具商城成立的时间很短——今年7月,将自身定位为五金机电界“阿里巴巴”的它才刚刚上线。然而,短短两个月,它已经在永康建仓,服务全国10万家门店,后台客户也达到2万多家。
“我们主要有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百度小程序3个移动端入口。”该平台相关负责人常金远介绍,这个平台,有效连接了门店和工厂,对双方来说,可谓实现共赢。于工厂,将产品甚至副品牌全部借助平台予以销售,拓展了市场;于门店,则可通过移动端社交群体等,不断实现客户的积累。
今年五金博览会,是优品工具商城首次参展。对于展会,常金远寄予厚望。“五金博览会是行业内知名度最高的展会,除了形象展示,我们也会把它打造成一个‘见面会’,以期在展会上找到更多工厂和门店作为合作伙伴。”
行业领跑者:领航博览会创新步伐
作为“中国电动工具出口基地”“中国电动工具之都”“中国五金工匠之乡”,永康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工具出口基地之一,拥有电动工具制造及相关配套企业1000多家,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在国内电动工具行业,我们是较早进入者。”浙江博大实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夏志胜介绍,经过20多年成长,博大已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成为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专业电动工具制造商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夏志胜介绍,为提升产品质量,企业对生产过程实行的是全流程管控。除了开展精益生产、原材料和工艺标准化、技能比武,加强6S管理和目视化管理等,博大还专门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凡是在某个环节遇到质量难题或是出了质量问题,能迅速作出反应。
抓质量,更重创新。近年来,博大主攻新产品,较早在电动工具中使用无刷电机。“这两年我们的重点是大力开发无刷产品,这是一个创新的产品,所以我们有发明专利。”夏志胜介绍。去年,通过工艺、技术等不断创新,博大无刷电动工具的稳定性明显提高,产品线也得以延伸。不仅如此,为加强和零售终端的联系,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体验,企业还在全国建立3000多家形象店。
今年五金博览会,博大拿下一个204平方米的特装展位,届时会把诸多新无刷工具带到展会现场进行展示和交流。“参展是互惠互利的,大品牌参展能提高展会知名度,同时,展会也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影响力。”
与博大的坚守一样,迪奥工贸经过多年的发展,俨然成为站上风口的厨房食物垃圾处理“专家”。
“今年夏天,垃圾分类产品一下子热起来。实际上,我们做这行已经有10多年时间。”迪奥工贸董事长应忠伟说。
长年的执着坚守,迪奥在业内具有很高知名度和领先地位——除了给美的、小米、志高等品牌做代工,它的自主品牌同样声名响亮,目前在美国和韩国拥有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
据悉,迪奥工贸生产的食物垃圾处理器,也被称为厨余垃圾粉碎机。这种体积类似豆浆机大小的电器,一般安装在厨房水池下方,与水池出水口相接。
“垃圾处理器在欧美国家已经有几十年使用历史,但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应忠伟说,现在整个市场需求量大,可以说正逢前所未有的红利期。正因如此,企业正不断稳扎稳打,一方面对产品进行升级,另一方面在优化服务上做好文章。
金属雕:金银铜 铁锡的匠心执守
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些冰冷、沉重的金属上雕刻出大千世界,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第24届中国五金博览会上,神雕集团、掌声工坊、荣盛达、朱子岩钉秤工作室等20家永康市工艺美术协会成员将以团体名义共同参展,并以永康“金属雕”的招牌集体亮相。
“参展能让更多人了解金属雕,看到永康五金的精湛之处。通过交流与探讨,进一步提高匠人团队的创作水平,扩大和提升永康工艺美术的品牌影响力。”对此,永康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程育全表示。
作为金银雕的代表之一,掌声工坊的程志芳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显得更加沉稳。2001年,程志芳创办永康市“掌声工坊”工作室,开始专业从事手工银壶及金银器雕刻项目的研发创作。此间,为了系统全面地掌握手作银壶的打制方法,他还不远千里到世界各地拜师学艺。经过不断钻研,程志芳独创了一种名为“一片造”的制壶方法,即不用熔接、灌模,淬炼、锤打、錾刻、打磨、抛光,纯粹依靠手工敲打,将一块银片慢慢敲打延展开来。
“一块银锭,慢慢变成一块银片,再变成一只银桶,最后成为一把银壶……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一点都不容易。”对此,程志芳说,整个过程中,需要几万次,甚至几十万次以上的锤打,而每一次锤打,都要百分百的专注与投入。
永康铜艺,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相传华夏民族的祖先黄帝曾南征到永康,发现此地打铜手艺精良。生于铜艺世家的程育全,是神雕铜艺第六代继承人。和祖辈一样,年少时,他也曾挑着“打铜担”走街串巷讨生活。30多年过去,专注于大型宗教雕塑、城雕、铜装饰、青铜艺术品的“神雕”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业界翘楚。程育全还创办了国内首家民营铜文化博物馆——中国神雕铜文化博物馆。
“一部中国古代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铜文化史。”程育全说,铜雕创作不是单纯的模仿,只有倾情投入,才有可能创作出“传世佳作”。
对于象鸣堂的程险峰来说,铁雕也已经融入他的血液之中。制铁壶,材料是基础。因此,在制作过程中,程险峰只用生铁原料,且坚持使用传统脱蜡制法。一路走来,经由他打造的壶,每个壶型都要经过多次改良,直至日臻完美方才罢休。
“除了制作,铁壶还需要养。”程险峰说,养壶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能让人返璞归真。在他看来,使其达到“壶遇水重生,水因壶达到丰润回甘”的境界,是自己作为传统手工艺匠人始终秉承的初心。
五金之中,锡,有“绿色金属”的美誉。当一块沉重、冰冷的锡金属,在锡匠的手上出神入化,被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器具时,它们也同时被注入了祝福、向往等元素,从而有了生命,有了温度。锡雕艺术的传承人盛一原,初中毕业就跟随师傅学手艺,后来,又独立开店,走南闯北,学会了锡雕全套制作技艺。2009年,盛一原着手建设了永康锡雕馆。“传统技艺的精粹在于手工,这些在千锤百炼中累积而成的手艺,是任何机器和科技都代替不了的,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容不得半点偷工行为。”他说,作为一名匠人,要时刻坚守着一份“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