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大关打造筇竹工艺品产业,预计年产值达68亿

   日期:2020-02-16     来源:昭通电台乌蒙之声公众号    浏览:684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认真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企业或合作社为载体,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充分挖掘竹类资源禀赋优势,不断拓展竹产业链,促进竹产业转型升级,把竹产业培育成为大关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和主产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型产业,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大关县属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从印度洋来的暖湿环流与南下的干燥气流在大关地域交汇,形成了大关多阴雨湿雾的地理特征。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关独特的竹资源,全县从最低海拔492米到最高海拔2785米都有竹类生长,有竹林面积29.88万亩。

一直以来,竹笋似乎是人们看得见的竹的最浅显的价值,自给自足或集市贩卖。卖竹笋成为了大关县林农收入的一部分,如今大关县年出笋量达8000多吨。近些年来,大关县引进和支持竹笋加工企业发展,提高竹笋附加值,稳定竹笋价格,促进林农增收。

大关县木杆镇银吉村村民田成华:“我们这儿在以前笋子是比较便宜的,从几角钱一斤,最后在前十年左右涨到两元多,到最近这几年从两元多到三元,从三元多到四元,今年甚至达到五元。”

下一步,大关县将围绕“打好绿色食品牌”的目标,全面启动竹笋加工工业园区、产业公路、冷链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有竹笋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激发企业有机绿色产品研发内生动力,夯实筇竹笋有机绿色食品“一县一业”发展基础,带动大关县脱贫致富。

大关竹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廖启俊:“我们种植达到100万亩的时候,我们的竹笋加工企业和竹材加工企业全面开始运作以后,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带动全县13万多人口增收,人均那个时候可以增加1400元左右,我们竹产业的产值那个时候可以达到67亿元。”

在漫长的岁月中,大关筇竹的价值似乎仅限于竹笋,邛竹本身被冷落山中,或成为灶中烟火。2017年.杭州所氏竹业有限公司与大关县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关系,注资500万元注册成立大关所氏竹业有限公司,兴建筇竹工艺加工厂,架起了大关筇竹变废为宝的桥梁,筇竹变身家具或工艺品,备受市场青睐。

浙江杭州所氏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所广敏:“大关有丰富的资源,平时这个材料都是烂在山上或者农民拿去烧火,它的附加值没有体现出来,邛竹原来只能竹笋作为经济作物,作为收入。通过竹材加工、家具加工、工艺品加工,提升它的附加值,直接受益的就是当地农民,就是贫困户。有这个材料,我们有这个机会,我们为什么不通过这种方法让他们迅速脱贫呢?它的材料是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但是过去没人发现,把我们的技术引进,我们亲自传授他们技艺。”

筇竹竹结较细,节间短而膨大,好似弥勒佛的肚子,又好似叠起的罗汉,因此也叫罗汉竹,非常独特和稀有。目前,大关有20.83万亩筇竹,占全国筇竹面积的50%以上。在去年的第十四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上,大关县被授予“中国筇竹之乡”称号,成为云南首个“中国竹业特色之乡”。大关所氏竹业有限公司依托杭州所氏竹业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撑,不断创新,让筇竹回归宝贝本质。

浙江杭州所氏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所广敏:“中国最传统的坐具竹鼓凳,包括长茶海、圈儿椅,柜子、花架、竹炭炉,大概有一百多个品种,用邛竹做更漂亮。我亲自培训的合作社,包括毛笔、打火机等相关很多产品,也能做一百多个品种。就短短一支邛竹,能卖到两三百,甚至还多,价值翻了几百倍。这个产品,我们做了好几十年了,已经是成熟的市场。”

所广敏介绍说,大关所氏竹业有限公司从成立以来,开展了很长时间的培训工作,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公司正力争今年实现3000万元的产值。

浙江杭州所氏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所广敏:“从2017年到现在,将近两年时间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起步阶段很难,当地人思维和东部地区有差距,下了很多功夫,教会他们怎么做,包括给他们经常搞一些培训,现在这些贫困户已经掌握一些技能。”

大关县旭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大关所氏竹业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一个合作社,合作社用筇竹加工而成的家具、茶具、手杖、毛笔、打火机等种类繁多的产品在今年的商洽会上吸引了许多消费者的关注目光。其中,“火折子”打火机别具新意,使用USB插口充电,拧开盖子一吹就能点火,盖上盖子5秒钟火就灭了,合作社带来展示的140多个打火机不到两天就销售一空。

顾客赵元:“我对他们这个手工艺品,竹制品很感兴趣,尤其是这个打火机,我看这个打火机跟传统的打火机不一样,应该使用比较安全,像我们经常出差,飞机高铁上这种东西应该都能过安检,比较安全,比较放心。”

大关县旭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竹工艺品的加工,带动了就业,并在市场上尝到了甜头,增加了发展信心。

大关县旭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负责人欧贤芹:“反响还是好的,我们增加了信心。现在固定上班人员有12个人,有9个人是贫困户,我们做车床那个小伙子他是贫困户,他人很机灵,脑袋很够用,像我们做的打火机他们做得很好。现在我们就是想再吸纳在家的妇女、小伙子到我们的工厂来做这些。”

据了解,大关县旭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2月,共流转村集体林地4800亩,由村集体公司牵头带领群众种植竹苗和改造竹林8000亩,发展蜜蜂养殖、蔬菜种植、竹材加工等。合作社负责人欧贤芹介绍,这些竹工艺品是他们发展竹笋种植的意外收获。

大关县旭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负责人欧贤芹:“以前对于大家来说我们的这个竹子,就只是用来烧柴而已,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现在老家的老人妇女儿童他们都知道这个竹子不能丢,拿过去是可以生产的,他们都有这种观念了。”

目前,合作社的竹制品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竹加工厂的工人月平均工资可以拿到2100元到3000元左右。下一步,合作社打算再建一个1400多平米的加工厂,增加一些产品种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群众加入到竹制品加工的队伍总来。

根据《大关县“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县新造竹林面积21万亩,完成低质低效竹林改造18万亩。到2022年,新造竹林面积54.80万亩,竹林总面积将发展到84.68万亩,其中筇竹面积上升到55.37万亩,形成筇竹为主,方竹、斑竹、慈竹等竹种为辅的特色竹林资源格局。到2026年,竹林面积达100万亩,竹笋年产量达到9.85万吨,竹产业年总产值达到68.70亿元。

图文:昭通广播电视台记者郎伟、实习记者闵光景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小东小西创业服务中心  |  小东小西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全球招募线下门店经销商  |  小东小西商户注册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871-86995329

    邮箱:1240927286@qq.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小东小西网订阅号

  • 义乌小东小西公众号

  • 义乌小东小西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