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工产业,促进青海省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

   日期:2020-04-22     来源:新华社    浏览:301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的合作社牧民在有机牧场内放牧(2015年9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摄

新华社西宁4月21日电(记者骆晓飞、白玛央措)21日,青海省政府发布公告,经专项评估检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等17个贫困县(区)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至此,青海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

青海省贫困人口点多面广、贫困程度深,共有贫困县(市、区、行委)42个,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5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青海省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以青海省“1+8+10”政策体系为牵引,坚决有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减贫成效逐年显现。

经过集中攻坚,履行退出程序,今年17个县(区)顺利退出,意味着青海省全部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1622个贫困村、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实现了绝对贫困全面“清零”目标。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土族绣娘伊太荣西在互助县素隆姑刺绣产业基地内制作盘绣(2019年10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祁连山生态牧场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收拾帐篷宾馆(2019年6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黑陶匠人闹吾措在制作传统藏式黑陶(2019年11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文化产业孵化基地扶贫车间,当地牧民在加工氆氇(2020年4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镇慕家村青稞酒酿酒作坊的工人为游客打取酩馏酒(2019年3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这是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青青草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拍摄的牦牛(2020年4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村民吕秀莲在村里的酒作坊内给青稞撒酒曲(2019年8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6年11月拍摄的脱贫前的青海互助县班彦村村貌(新华社记者吴刚摄),下图为2019年9月拍摄的互助县班彦新村村貌(新华社记者张宏祥摄)。 新华社发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村民李四索让(左)与张正月花在产业园里制作土族盘绣(2019年8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松树乡牙合移民新村,贫困户胡秀英(前)在新家的门口放鞭炮庆祝搬家(2017年11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小东小西创业服务中心  |  小东小西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全球招募线下门店经销商  |  小东小西商户注册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871-86995329

    邮箱:1240927286@qq.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小东小西网订阅号

  • 义乌小东小西公众号

  • 义乌小东小西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