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0日,昆明经开区阿拉街道巾帼刺绣创业联谊会正式挂牌成立了,全中国仅云南独有的彝族支系撒梅人的春天来了,而撒梅女人手中的刺绣——滇绣的锦上之花,也惊艳绽放了。
△经开区政府领导在联谊会现场
△阿拉乡资深撒梅刺绣人
在联谊会成立之前,撒梅刺绣如同撒梅民族文化一样,经历了有暗香盈袖,却无人问津,无人知晓的漫长时光。
因此,要细说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自产自销状态的撒梅刺绣,必须先说同它一样悠久的撒梅文化。
△阿拉乡纯手工撒梅刺绣作品
作为昆明最古老的原住民族之一,彝族支系撒梅人在云南生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经历漫长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撒梅这一民族的文化底蕴,可谓独特而深厚——
从撒梅人独有的民族语言,精彩纷呈的民族歌舞“踩场”、“扁鼓舞”,地域风情浓烈的“火把节”、“虫王节”,到民族风格浓郁的民间传说、婚俗制度,再到特色鲜明的撒梅服饰、剪纸、刺绣,无不体现撒梅人的智慧和能干。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全中国不到三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这样一个勤劳、智慧、能干的撒梅族,因为民族融合的迅捷大发展,因为遗传与继承的断代,无论是民族语言、文字,还是民族独有的技艺,都面临着正在消失的困境。
撒梅人口口相传的文字已经在百年前消失,就连撒梅人之间交流独有的语言,也正在消失,在青少年之中,能讲撒梅话的越来越少,而上文提到撒梅人手中代代相传的技艺——撒梅刺绣,在外界无人问津,民族内部无人继承发扬的情况下,同样面临着消失的困境。
△阿拉乡纯手工撒梅刺绣作品
担当了撒梅文化对外展示窗口和名片作用的撒梅刺绣,是撒梅人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体,撒梅刺绣体现在撒梅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撒梅男女所穿服饰到撒梅姑娘带的鸡冠帽(撒梅人标志性饰物),再到日常生活中撒梅人用的围腰带,穿的绣花鞋,以及孩儿帽、背被等,都有精湛的撒梅刺绣技艺绽放其中。
△阿拉乡纯手工撒梅刺绣作品
撒梅刺绣风格凝练厚重,色彩搭配独具美感,图案样式丰富,动物、植物、花卉、果木一应俱全,针法精妙多样,平针、叠针、裹针交相辉映,所绣成品生动活泼,韵味深长。
△阿拉乡纯手工撒梅刺绣作品
撒梅人飞针走线之间,时光静好,一捏一提一拉,抑扬顿挫里全是心心念念的好与爱,祝福和期盼。千丝万缕逐一转瞬成锦上繁花,暗藏撒梅人的匠人匠心。
△阿拉乡撒梅刺绣人在现场整理刺绣作品
然而,却正是这样的大美刺绣文化,却在当下这个时代,因无人知、无人学、无人要,面临着即将失传并慢慢消失的困境。
幸好,面对这种困境,焦虑的不只是撒梅人,还有关心撒梅人,致力于保护民间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开区政府,阿拉乡街道办事处,以及时时处处为撒梅人服务的普照村居委会。
阿拉街道巾帼刺绣创业联谊会的成立,正是在撒梅文化不断消失的紧要关头,由普照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在上级政府领导下,为保护撒梅文化,传承撒梅文化,竭尽所能可持续性发展撒梅文化,并以此为文化产业实现经济创收所走出的一条创新性道路。
△经开区政府领导及普照村居委会领导班子在联谊会现场
在普照村居委会上上下下的努力下,在普照村仅有的两名撒梅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坐镇指点下,在三十多名热爱撒梅刺绣的撒梅妇女支持下,巾帼刺绣创业联谊会终于成立了,并定点在普照村。普照村居委会经过大量准备工作,对未来联谊会的发展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一是将撒梅刺绣文化与市场(包括电商平台)需求紧密联系,结合市场时尚和审美特点,在撒梅刺绣传统基础上,不断开发创新撒梅刺绣品种、风格;
二是竭力打造撒梅刺绣品牌,提高撒梅人刺绣技术,增加其收入,促进撒梅妇女在经济上的独立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
三是通过联谊会,举办刺绣培训会,展示刺绣精品,指导居民学习刺绣,以便吸引更多年轻一代对刺绣有爱好的撒梅人加入传承撒梅刺绣文化,实现创业传承双赢。
最终,普照村居委会将致力于把联谊会打造成为实现撒梅女性经济创收的同时又强势传承撒梅文化的有力载体。
△阿拉乡纯手工撒梅刺绣作品
这样大美的撒梅刺绣,理当顺着历史的脉络,在普照村居委会与撒梅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巾帼刺绣创业联谊会的推动下,走得更远,走得更深,走入市场,走出省外,走向国际!
△阿拉乡一双有近百年历史的纯手工撒梅刺绣女鞋
△阿拉乡普照村居委会大学生村官杨健在现场
注:可联系一直致力于推动发展撒梅刺绣文化的普照村居委会大学生村官杨健(微信号:303127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