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出席“一带一路”与中西方文化互学互鉴论坛并作主旨演讲。
每日甘肃网敦煌8月30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占东 韦德占)在敦煌举行的“一带一路”与中西方文化互学互鉴论坛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敦煌石窟和故宫都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文化要用开放、共享的心态把文物蕴含的价值挖掘出来,并将成果创造性地转化出来,让百姓看得懂、听得懂、喜闻乐见,拉近文化遗产与百姓距离。

“一带一路”与中西方文化互学互鉴论坛现场。
王旭东指出,敦煌石窟和故宫都是由人民创造的。敦煌石窟是在信仰的力量下建设的,故宫是在皇权的力量下建设的,但是最终的创造者都是人民。我们必须站稳人民是创造者的立场,在这一立场下坚持从全方位、多学科协同的角度去认识、研究和发掘其价值。
王旭东认为,敦煌石窟和故宫及敦煌学和故宫学都是在开放中创造的,都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在全球化、数字化的共享时代,研究和发掘敦煌学与故宫学的价值,也必须坚持全球化、开放、共享的心态,研究和挖掘其世界意义,把成果进行创造性转化。如果没有这一心态,我们就对不起这两大世界文化遗产。
王旭东指出,对文化遗产首先要保护好,在保护中发动全社会参与进来,并将其研究成果转化出来,让百姓看得懂、听得懂、喜闻乐见,拉近文化遗产与百姓的距离。今天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更多的是抢救性保护,可以运用更多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检测,弄清楚人为、自然的风险因素,不要让文物得病。要坚持开放和共享的理念,吸引全世界的学者加入到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推进文化遗产价值的创造性转化。
王旭东表示,对文物价值的研究、挖掘最终要为了文物的传承弘扬服务,最终需要成果转化。在文化遗产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中,要与今天的时代紧密联系起来,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把青年加入到传播中来。让祖先留下的遗产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服务,为我们的文化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服务,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贡献。
王旭东还谈及甘肃如何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作用。他认为,甘肃文化的一部分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成果。今天,甘肃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全方位挖掘其蕴含的价值,来展现给世界,为今天“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民心相通服务。这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吸引国内外的学者,加入到甘肃文化遗产价值的挖掘工作。

王旭东在敦煌接受媒体采访。
一会一节期间,关于敦煌、敦煌学、敦煌文创的发展受到诸多专家的关注。
7月30日下午,在一会一节分项活动之一的美丽战胜贫困工作论坛上,华侨城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公司创始人刘锋接受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专访时指出,敦煌莫高窟在文创发展上,有一个很好的对标,那就是故宫。2017年故宫文创收入15亿元。敦煌莫高窟在文创、艺术表现形式及影视、动漫、音乐等方面可以延展开来。像飞天,是很棒很棒的IP,还有博大精深的敦煌学,把其附加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很有空间。
8月30日上午,在“一带一路”与中西方文化互学互鉴论坛上,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给出了这样的建议,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要用开放、共享的心态把文物蕴含的价值、魅力、精髓挖掘出来,并将成果创造性地转化出来,让百姓看得懂、听得懂、喜闻乐见,拉近文化遗产与百姓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