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金木土石布”绚丽绽放长三角文博会

   日期:2020-11-22     浏览:779    

云南网讯(记者 李悦春 张成 李秋明)11月21日,在第三届长三角文博会云南展区,一场“云南彝家公社新品发布会暨山生山事服装走秀”绚丽登场,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刮起了一股最炫民族风,吸引众多观众的目光。

文博会云南展区。记者 李秋明 摄

展览现场。记者 张成 摄

彝家公社作为彝绣代表企业,今年,创始人金永淑带着三位绣娘及服装、饰品、家居用品等上万种商品来到文博会。“公司第一场发布秀,就在上海的平台上,感觉是拥抱世界。山生山事讲述的是来自大山彝族的故事,共有26套服装,将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融合起来。”金永淑说。目前,彝家公社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远赴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参展的彝绣产品多达10万件。拥有200个固定绣娘,并辐射带动了云南全省8000多位绣娘,她们通过为彝家公社绣制产品而得以提高经济收入,摆脱了贫困。

此外,我省以“布石木土金”为元素,组建了包含怒江兰若珠宝、玉溪华宁陶、剑川木雕、个旧斑锡等工艺品及5G+VR智慧文旅的参展团队。来自怒江的兰若珠宝已是二度参加博会,今年企业带来了上百件更为丰富的展品。兰若珠宝建立了产业扶贫计划,开设合作基地班和企业实训基地,还逐步将公司OEM加工基础代工加工生产线回迁怒江,为怒江提供更多扶贫就业岗位。

近年来,华宁陶多次参加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深圳文博会等博览会,华宁县文旅局工作人员李剑辉表示,目前陶瓷产业有超过1000个品种,产量达600多万件,2019年,华宁陶产值7.4亿元。

大理剑川的传统木雕工艺品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受到关注。大理剑川兴德木雕木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德重表示,希望通过长三角文博会这个平台,利用上海的国际化市场、资本、人才等资源优势,让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工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斑锡技艺”今年首次亮相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庆国带着400余件斑锡作品参展,展示了“锡都”个旧300余年锡工艺的传统技艺。企业拥有“斑锡技艺”传承演示中心工艺生产线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范技艺”石范收藏展示中心。

此外,云南建水蚁工坊的建水陶备受瞩目。其丰富的色彩创新了的建水陶工艺,既有阴刻阳填色彩斑驳的特点,又植入后现代艺术元素,使万千彩陶变成了独一无二的作品。来自彩云之南的陆良爨陶也惊艳亮相。爨陶精选陆良当地稀有的粘土,以珠江源头清泉淘洗浸泡,让泥料自由舒活筋骨,经过拉坯造型,以各不相同的品貌呈现。

云南普洱马家银的金银饰品也在文博会亮相,其制作工艺由爷孙三代传承,他们所掌握的这项古老技艺,在传承过程中融入了新鲜血液,自主设计,工艺精湛,每款手工银饰品都有自己的寓意和特色,极具个性化。VR智慧文旅的参展团队展示了埃舍尔科技的最新成果,埃舍尔科技已建成全球最大最齐全的“VR云南文旅资源素材库”,发布了国内首部VR云南宣传片,还作为昆明企业代表在英国伦敦、利物浦展示VR昆明城市形象片。

文博会云南展区。记者 李秋明 摄

文博会云南展区。记者 李秋明 摄

展览现场。记者 张成 摄

展览现场。记者 张成 摄

滇沪两地合作交流频繁、情意深重,上海对口云南帮扶工作细致精准,有力助推了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繁荣稳定。据介绍,本次活动无论是在展区的整体设计布局、参展企业优选、展览物品精选等方面都力求充分展示出云南文化成果及上海帮扶云南脱贫攻坚成果,并真正将成果进行转化,为云南文化产业赢取更广阔的商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小东小西创业服务中心  |  小东小西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全球招募线下门店经销商  |  小东小西商户注册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871-86995329

    邮箱:1240927286@qq.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小东小西网订阅号

  • 义乌小东小西公众号

  • 义乌小东小西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