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善画马者必独具时代气息、即作品的当代性,作品价值的高低实际上取决于艺术家对当代现实的态度。说到陈石,著名雕塑家任军认为:“陈石画的马,唯有一种无所畏惧的情绪值得关注,这可能与他干行政多年、在改革开放黄金时代的风云人生有关,实际上,今日中国的伟大成就正是那个年代勇往直前的时代精神所造就的。”
任军觉得,“陈石的马,精准、恰当地表现了这种时代气象,我觉得他自觉或不自觉地具有了当代性、即不可复制的意义,这一点可能会证明他在画马的艺术家中的重要地位和唯一性。”

对于任军的评说,陈石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马,在中国文化里面是一个能够反映时代精神面貌很好的题材。一个画家,他的作品一定是要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一个好的作品一定要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我画马是一种内心情绪的反映,是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从小喜欢画马的陈石,对于马自然有一种亲近之感,生于1954年的陈石,属相正好也是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马有一种奋勇直前的精神,一马当先、龙马精神,马到成功都一一赋予了马积极向上的特质。少年时代的陈石对着家中的连环画照葫芦画瓢,画的是骑马的文臣武将;年轻时候的他,就向当时贵州有名的四大画家:宋吟可、孟光涛、王渔父,方小石学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绘画技巧。

陈石在北京求学期间,得到了刘勃舒、卢禹舜、易洪斌,吴迅等一大批名家的指导和点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年的“北漂”对他的帮助很大。“如果没有这几次经历,我不可能和中国这些著名的画家认识,也不可能和他们坐在一起创作论道。”

刘勃舒是徐悲鸿先生门下最年轻,也是最后一位弟子,在素描、速写,中国画传统笔墨方面都有很深的功力。如果说徐悲鸿的马能让观众联想到大师严谨、凝重的人格魅力的话,刘勃舒的马则显示了潇洒、奔放、富有动感的现代精神。得到刘勃舒真传的陈石,也领悟了画马的真谛,学习临摹徐悲鸿先生画作的陈石,对于徐悲鸿画的马也别有一番感悟。

“徐悲鸿大师的马是透视的,而且讲究解剖,关键是它引进了西方美术的概念。他让中国美术和世界美术接轨,让我们认识了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画,通过了解中国画来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民族。”
每天坚持练笔的陈石,将各个大家传授的“内功心法”勤于实践,陈列于画室墙上的一幅幅画作,被一张又一张新作覆盖,《逐日》《风姿》《宝马良驹》,还有很多未命名的画作,都是他对当今时代情感的挥洒与释放,经年日久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干正书评价陈石的马,是新时代新时期的马,绝大多数马没有缰绳笼络束缚,没有牧人骑手驾驭,自由、奔放、雄健、大气,恰似扬州八怪之一金冬心憧憬的“昔年曾蹑五云端,不与人骑更好看”的境界。
《奔腾》《腾飞图》《黔山秀水图》均为陈石书画精品,在厚厚的古意中渗透出浓浓的现代韵味。其作品在《中国艺术报》《中外文化交流》《镜报》等国内外报刊上发表,2009年,作品《马到成功》被美国沃斯堡市收藏;2011年,作品《万马腾飞图》在华西村建村50周年庆典上被收藏。

如今身为中国画马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的陈石告诉记者,“唐马肥壮、宋马雅致、元马昂扬,清马毕肖 ”。当着大家的面,他提起手中画笔进行了现场创作。画间,其笔墨酣畅,意韵洒脱,寥寥数笔,势不可挡的奔马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我用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就是大墨块,以泼彩的形式,用一种强烈的浓淡对比冲突,来反映这种勇往向前,一马当先的时代精神。我认为这个时代就是需要一种克服困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陈石坦言,除善画马之外,他也钟情于山水,人物画作。有画坛前辈点评他的山水画,“虽是小画,也是大画”。陈石的山水画哪怕篇幅再小,也有千里江山在其内。在陈石的画室里,四处堆放着的习作,大至丈小过寸,虽然姿态面目各不相同,但画中每一个姿态都经过了他的千描万画。陈石画马在于写意,钟情于山水画在于抒怀,其画作《黔山秀水图》于2014年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收藏。陈石画作笔墨自由、师古不泥、画域宽泛,作品易趣横生,于生活与精神汇与一卷,自成石立马奔山水风骨。
有人评说,陈石笔下的山水,有动感、有变化,手法多样,呈现出比较丰富的文化功底和绘画语言。他之画马,取以书入画一路,以线造型,力求在快意酣畅的书写中完成形象塑造,然后施之以重墨淡彩,显示出不凡的格调和品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