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画家曹琼德:以画对话

   日期:2020-01-15     来源:中新网    作者:王祝 曾雪梅    浏览:404    



年轻时立志要考上四川美术学院,但两次落榜;在车间里自学绘画,成“不务正业”的工人;1979年享誉京城的贵阳五青年画展,他是主角之一;他是上世纪80年代美术界“贵州现象”的“制造者”之一,2016年美国新泽西州的中国当代版画展,2018年意大利国家版画中心博物馆举办的管中窥豹——中国版画精英展,波兰格但斯克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掐尖——中国当代版画邀请展,银川对话——2018中国·意大利版画作品联展,美国纽约中国艺术馆举办的版迹时韵:纽约首届当代中国版画展,他的作品走遍全国,也看过世界。

他,就是曹琼德。

曹琼德作品岜沙·牛


曹琼德说:“我的作品里,大多数的灵感来自于老百姓最普通的生活日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重复,最真实的画面感不是臆造,而是他们实在的生活……”

曹琼德认为,艺术作品的影响力,远远不止于画面上的美感,而在于它的灵魂和使命。

曹琼德被黔东南民族村落浓郁的民族风情所折服,那里的山、水、人、生活方式都深深地打动着他,早年创作的“岜沙系列”,就取材自那个时期对黔东南岜沙苗寨特色文化的印象表达。

曹琼德作品牛

在曹琼德不少作品里,可以看到他希望人和自然、城市的发展,尊重当下和敬畏生命,在高速发展的今天,给予动物、植物自我生存和修复的空间。

“我希望每一幅作品里,都有可以延伸的想象,比如曾经热闹的村子,小河,劳作的村民。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回看以往的艺术作品,依然可以感受到它当年的样子,跟图片和视频一样,有它的记录价值和故事性,不同于照片和视频的是,绘画作品里,可以恰当地加入一些创意的内容。”曹琼德说。

曹琼德作品城市镜像

对不同的创作方式和不同材料综合运用的钻研摸索,让曹琼德不同时期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题材和风格,比如上世纪70年代末有《雪》系列,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有《岜沙》系列,90年代至2010年前后有《甲骨文》《万家祠》《城市镜像》系列等。

曹琼德作品甲骨文


风格是多变的,不变的是他对世界的感受和用画对世界的表达。

曹琼德创作的《甲骨文》系列之一,也代表着他的一种追忆。 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贵阳一些古建筑被推倒,上世纪90年代被拆除万家祠堂就是其中之一。曹琼德路过拆迁现场看到这样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即将不复存在,心里十分难受。在拆掉的万家祠堂废墟中,曹琼德收集了很多古砖,每一块砖上都有文字,也成了曹琼德创作《万家祠》和《甲骨文》系列的灵感和动机。

曹琼德作品民间肖像之一 川西理塘

曹琼德说,他已经很久不在贵阳城里溜达了。因为会不断面临失去,无可挽回而留不住的“物”,不忍。

作为贵州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曹琼德“岜沙系列”作品完整地表达了他当时对艺术的想法和追求,也实现了与地域文化完美的结合,被认为是“贵州的作品”;“城市镜像”、“万家祠堂”系列作品表现了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伤害,导致人与自然的隔离,对城市化发展进行反思;“甲骨文”系列表达了中国文化被西方文化、现代化湮没和稀释的现状,呼吁对地域文化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再审视。

看着曹琼德的履历,曾获第十七届全国版画金奖,鲁迅版画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贵州版画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可谓是“星光闪闪”。

褪去这些光环,曹琼德说:无非就是为人保持平常心,学习下着金刚力,行走在想去的地方,记录下想画的人和物,跟家人和朋友平安健康的生活。(完)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小东小西创业服务中心  |  小东小西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全球招募线下门店经销商  |  小东小西商户注册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871-86995329

    邮箱:1240927286@qq.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小东小西网订阅号

  • 义乌小东小西公众号

  • 义乌小东小西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