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茶:我的笔墨终有一天,遇有识者会发出光来,贡献于世人!

   日期:2020-01-22     来源:如也草堂品书画    浏览:429    
 

如也草堂品书画

 
沈红茶(1902一1985)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画坛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画,不随时流,志趣超迈,在特定时代、教育背景、文艺体制、审美取向以及个人性情诸因素的影响下,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隐藏”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但他们延续了笔墨传统的精髓,守住了中国画的底线。他们就像深谷幽兰一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

芭蕉

我曾经发文介绍过青岛的张朋先生、江西的陶博吾先生、四川的陈子庄先生、江苏的尤无曲先生、杭州的朱豹卿先生等“隐逸”大家,他们淡泊名利,躬身艺事,凭借自己的艺术,焕发着人文精神的光芒,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今天再给大家介绍一位画隐沈红茶先生。

山居图
挣扎不忍问羹煮
 

沈红茶(1902—1985) 名寿朋,以字行。原籍吴兴,自幼随父辈迁居海宁。沈红茶先生天资聪颖,在小时候就受到家庭的影响,喜欢上了书画。后来,跟着父亲游历了很多地方,视野进一步开阔。期间,他从未间断对书画的研习。先生书画诗文,妙造自然,自成一家,成就卓著,在浙江一带享有盛誉。先生善绘山水花卉及,作品古朴华茂,简练深沉。

 
五月天
 
蕙兰之香透疏帘
 

抗日战争时期,沈红茶先生辗转多地,以手中的笔杆子为投枪,对敌人进行讨伐。在绍兴时,主编《绍兴商报》副刊《金鼓》,还在稽山中学兼任教职,并在绍兴三区专署政工室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结交了众多书画名家,像徐生翁、李鸿梁、张天汉、赵雪侯诸先生,常与他们一起切磋艺事。

佛尊
 
牧归读书图
 

沈红茶先生基本依靠自学、结交,成就了他的绘画艺术。有人总结其风格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扎实的书法功底、,二是来自图案画的秩序感,三是高超的概括能力,四是对中国画传统经典的尊崇。

圆之又圆者也
 
帘影疏芭蕉
 

沈红茶先生虽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但他却对传统文化有难舍的情结。他尊崇文人画传统,在笔墨上用心承袭,并借鉴了海派的金石入画,再加上丰富的写生经历,使得他的绘画既有丰厚的内蕴,又具备大巧若拙的外观,所以,看他的画,很容易被其独特的画风所吸引。

紫气东来
 
传统文化
 

这些年来,沈红茶的艺术成就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关注。

大家普遍认为,沈红茶先生是上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间,不可忽视的一位重要画家,他的作品有空间想象力,横超同时代画家,他对中国绘画所作的探索,或可被视为当时的中国画家对抽象艺术的一种回应。

流水山高
烟袋锅里藏天机
 

业界更多的声音,聚焦在他对中国画继承与发展上。在20世纪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沈红茶先生对中国画重新进行了审视,得益于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对文化趋势的整体把握,他果断地进行了重新选择和融合。

瓜破
 
暖水瓶
 

前面我们提到,沈红茶先生的学画经历很特别,他没有留过学,也跟本土画家有所区别。正是因为自学,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不得不对古代的美术资源进行深耕和发掘。同时,他也经历了新文化的启蒙,接触到了西方艺术,并认真研究吸收,像马蒂斯、毕加索等大师的画册,都曾进入到他的视野。

钟声催晓晴
南天佳品
 

因为有了包容的心态,和良好的认知,沈红茶先生的作品自然不落窠臼,同时也增强了他的自信,他知道自己的作品的价值所在。所以,在1960年,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的笔墨终有一天,遇有识者会发出光来,贡献于世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小东小西创业服务中心  |  小东小西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全球招募线下门店经销商  |  小东小西商户注册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871-86995329

    邮箱:1240927286@qq.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小东小西网订阅号

  • 义乌小东小西公众号

  • 义乌小东小西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