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玩文玩的朋友总是分不清文玩和古玩的区别,所以就将这两个称谓混淆在一起。除了玩文玩的朋友们分不清楚之外,很多做专业的文玩人也是文玩古玩傻傻分不清,经常闹出各种各样的误会,其实文玩严格意义上讲与古玩是“半包含”的关系,为什么是“半包含”的关系呢?
文玩最初的定义
在我国传统的文房用具里,笔、墨、纸、砚是最基本的文房用具,明清以来文房用具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与“笔、墨、纸、砚”相配套的各种文具,主要有笔架、笔洗、墨床、砚滴、水呈、臂搁、镇纸、印盒、印章等等。这些文具造型各异,雕琢精细,可用可赏,使之成为书房里、书案上陈设的工艺美术品。所以又被人们称作文玩。
文玩的特点
一、雅致。其材质、工艺往往体现文人学士之情趣品位。工匠艺人们大都是适应文人的审美情趣而奏刀操觚的,有的直接出自文人的创意,甚而有的本来就是文人雅士偶一为之的即兴之作,因此文玩的文化内涵和积淀最为丰富。那些留有文人学士题铭刻款的文玩如今已成为收藏焦点。
二、芜杂。古玩界常常将之归类于杂项、杂件。一是器型杂,即便从每项独立的文玩来说,其器型之纷繁亦可谓千变万化,典型如水注(砚滴),其品种何啻千数;二是用途杂,分工往往很细微琐碎,各自为营互不相干,而且各件各样,少见重复;三是材质杂,举凡瓷、玉、竹、木、牙、铜、石、漆、料、玛瑙、紫砂、水晶等,无所不用,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便于文人学士亲自操觚奏刀的竹、木、牙、石之类,而且其久经抚玩会产生滋润莹厚的包浆,时间愈久愈发可爱。
古玩的最初定义古玩,又称文物、骨著等,被视做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知识内涵。经历无数朝代起伏变迁,藏玩之风依然不衰,甚而更热。其中自有无穷魅力与独到乐趣。在民国时期,古玩最初只是特指古老器具中有特定价值的一件藏品,比如瓷器中的官窑。古玩,作为一种商品,它的特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具有厚重的历史的沧桑感,是一个社会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最好见证;一点是有文化,有品味,具有艺术性。
古玩的特点
一、强调稀缺性。与文玩不同的是,古玩的价值多体现在稀缺性上,不像文玩一样可以兼具美观与使用。尤其是古玩中的瓷器,对于出处和艺术性更是要高于文玩。当然这也是因为古玩的特性导致的,对于一件瓷器而言不同的窑制作出来的价值必然是不一样的。
二、对年代有具体要求。古玩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对于年代的具体要求,无论是什么样的古董,对于年代的要求都是十分严格的,而且不同于文玩的是,古玩的年代直接代表着这件藏品的收藏价值,也直接影响到藏品的价格,而文玩,一般着重于品相,包浆,皮壳等等外在的美观。
文玩和古玩的区别
淘换古玩必定要鉴定它的年代是不是够老,存世量是不是够少,够老够少的物件一定会被热捧。假如你有幸淘换到了一对儿宋代汝窑的茶碗,一定要摔碎一个,再留下的那个身价可就翻了不止一倍了。为什么呢?因为它独一无二。所以说,物以稀为贵,古玩的主旨是收藏。收藏品这种东西基本都是常年摆着看的,不会随身带着,也不会很少会拿在手里把玩。
所以玩古玩就要考虑它的独特性和稀有性,尽力去追求自己能触及的价值链最顶端。但是,由于越来越多“不明觉厉”的小伙伴加入到文玩圈,本质的认为文玩就是古玩,再加上商家的旁敲侧击和炒作,古玩的概念便和文玩纠缠在了一起,而且越来越多的文玩爱好者被古玩的思想给带跑偏了!
以上内容仅供玩家交流参考,与各位分享的小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海黄,小叶紫檀的玩友们也可以和南艺海黄小编一起交流海黄知识文化,小叶紫檀盘玩技巧等等 如果有不对之处也欢迎新老玩家批评指正。文玩无贵贱,对得上眼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