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人间:随张春旸的画笔出走大理

   日期:2020-01-29     来源:艺术中国    浏览:257    

                    一缕行走的阳光,半步飞逝的彩虹,碧水苍山,人间已换。

                                                                              ——余丁

    展厅现场

     开幕式现场

步入CGK昆明当代美术馆的展厅,跟随艺术家张春旸的笔触和足迹,就如同听着潺潺流水移步换景,从熙攘闹市移居山林田野,从喧嚣日常出走精神栖所——2019年4月21日,“换了人间——张春旸作品展”如期而至,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策划,展出了艺术家旅居大理近三年来的约40幅风景新作。

张春旸作品


张春旸作品

苍山间行走,洱海畔游曳,红色的土壤,金色的夕阳,湛蓝的天空,苍翠的绿松,这是生命温度的颜色。它让人想到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岛,塞尚画中的圣维克多山,以及梵高描绘的阿尔地区。

艺术家张春旸女士接受采访

余丁教授、管郁达先生、张春旸女士于展览现场交流

为何诸多艺术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风景?对于张春旸来说,是因为“它可以把个人的情绪消解在更大、更广泛的情感里。”

驻足作品前的管郁达先生

展厅现场

嘉宾合影

从热爱自我到热爱景色,也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的,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她的绘画不但背离了景物的皮相,而且也断离了自现代主义以来艺术家一味自我表现的‘我执’,默默地、虔诚地接近大自然的秩序、法则和永恒的静穆。”著名批评家管郁达先生如是说到。

著名导演张杨前来观展

展厅现场

春旸作品的热烈中有所节制,笔迹温柔流动,却准确而毫不犹豫,像一首行至林间的悠悠哼唱。显然,她早已跨越了创作中的纠结状态,去尽情倾诉与流淌。天人合一,自然面前的艺术家是渺小的,她被消融在其中,而在那一刻,艺术家又是充满力量的,因为她终于化身在天地万象之中,与它的博爱和大道合而为一,化作作品中金灿灿的光芒洒向人间。

张春旸作品

张春旸作品

因而,春旸作品中的光不是写实的外景阳光,而更像是由内及外的人性之光,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言:“我在绘画中寻找光芒,它的绚烂、灿烂与温暖,对我来说是一种指引……我以前是追着光芒跑,但我想最终能够成为一个太阳,实现饱满的光明的状态。”

张春旸作品

展厅现场

想必春旸已经做到了。驻足作品前,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种临摹与表象的风景呈现,而更多的是通往精神家园的路径,它引领希望,纯粹而光明,探讨“大道”而不失灵韵。张春旸的绘画创作更像是一场修行,如同古代文人,避世,内省,参悟与和解。她从自然中获取滋养,探寻绘画的秩序,又将自我祭奉于其中,达到自然与精神的契合。从某种程度上讲,春旸宛若一个虔诚的信徒,而创作本身也被赋予了朝拜一样的宗教感。

张春旸装置作品

装置作品细节

展厅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展厅打破了传统的展陈方式,通过窗口和空间的设计展示装置作品,移步换景,宛若穿行于山涧林间。镜面反射天空,如同平和的湖水,给人提供了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世界和观看自己的途径。树木虽然干枯但依旧坚韧,向上直指青天,枝桠伸展探索。彩色的鹅卵石则为这个空间带来些许梦幻感,眼见是否为实,山水是否还是那个山水?景物幻化心象,观者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我们在另一重维度不期而遇。

驻馆策展人谢飞先生(左)与本次展览策展人余丁先生(右)合影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山林,树荫,溪水,卵石,灿阳……游走在春旸的风景中,与自然对话,与自己和解。慢城,慢下来,贴近心声;空下来,方得通达。好在,换了人间。(文/付朗)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小东小西创业服务中心  |  小东小西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全球招募线下门店经销商  |  小东小西商户注册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871-86995329

    邮箱:1240927286@qq.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小东小西网订阅号

  • 义乌小东小西公众号

  • 义乌小东小西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