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十万个中国家庭用上了这把菜刀,
然而他仍然不骄傲!
即使这十万把菜刀是他一个人用双手,
每天早上五点到晚上八点,
用了整整38年的时间,
一把一把亲手打出来的!
你也感到很不可思议吧?
现在不如想想,
你的家里还有多少物品
是出自手艺人之手的呢?
那些好用、耐用、结实,
并且一用就是几十年的物品,你还记得么?
不得不承认,
随着工业化的崛起,
这些出自手艺人之手的物品开始慢慢消逝,
如今,你花了大把大把的钱,
买了大把大把的东西,
却连1年都用不到就坏掉,
只能一次又一次的丢掉。
然而不只是你,
几乎所有人都过着这样一个快买快扔的生活,
因为,你已经身处一个用完即扔的时代!
但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么?
你买了很多保修一年、保修两年,
甚至保修三年的物品,
但是你买过一件 “终身保修” 的物品么?
会有人敢卖给你么?
除非...
他敢!
贾字刀第四代传人“贾老三”
敢对你承诺“终身保修”的人,只能是他!
这位来自山西的末代刀客,
13岁开始跟着爷爷打菜刀,
直到今天。
也是他用了38年的时间,
共打10万+把菜刀!
而贾字刀距今已经有120年的历史,
贾老三更是贾字刀第四代,
如今也是最后一位传人。
而贾字刀之所以可以在这个
已经淘汰了无数手艺人的工业化时代脱颖而出,
并且传承直到今天。
这不仅瞻仰着它复杂的步骤与传承的手艺,
更重要的是它的耐用品质,
可以使用一辈子的品质!
在这个我们都说“手艺人必将被淘汰的时代”,
为何贾字刀会如此执着?
并且现在依旧很多人,
仍不远万里前来预订呢?
这就要说到贾字刀的锻打过程,
整整36步,
少一步和多一步都不行!
而世世代代传承的技艺更是为这把刀,
带来了无法抹去的影响力!
从打料开始,
为刀的原料做准备。
分料,
全靠几十年的手法测量。
开铁槽,
这是为了在刀刃里夹钢。
在铁菜刀的刀刃处夹一块钢,
正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然后通过高温出炉锻打,
使钢与铁紧密的融合在一起。
为什么要增加这一繁琐的步骤呢?
对菜刀有什么用呢?
铁菜刀都不都是铁么?
而这就要说到古人的智慧了!
因为铁柔,钢硬,
如果菜刀只是纯铁,则太软
切菜时容易卷刀刃且不易保存,
而如果只是纯钢,
菜刀则会太硬且容易折断,
切菜容易打滑,并且越用越钝。
所以古人才想出了铁夹钢的办法,
使菜刀刚柔并济,既不是太柔也不是太硬
这一过程增加了菜刀锋利程度,
以及韧性与耐用度!
不过现在夹钢刀,
市场基本已经没有卖的了,
这不但需要高深的技艺和对火候的准确把握,
更是考验一个手艺人的耐心。
所以夹钢技艺已经接近消失!
当铁与钢紧密相融后,
从1100°C的高温火炉迅速取出,
这样反复进炉出炉锻打7次。
待无数次的铁锤声之后,
刀坯才逐渐成型。
就连刀把,
也需进行高温锻打。
然后开始长达两个小时漫长的
端刀整平,
这是对一个手艺人耐心的大考验。
待这把刀历经千锤百炼,
终于已经像一把菜刀时,
开始淬火处理。
而一把刀好不好用全靠这一步。
刀刃通过淬火、回火
提高刀刃的硬度与强度,
但同时又不能太硬太强,
而这就需要把握火候的时间与温度
而这手艺要精细到什么程度呢?
外层的钢需要提高硬度,
同时内层的钢且要保持韧性。
这样才能够使外层硬度足够,
内层韧性足够,
从而达到刚柔并济!
既有硬性同时又有韧性,
才能称之为“好刀”!
又再经过漫长的正刀、磨刀、开刃后,
开始做刀把。
而每一把贾字刀,
都是这样一步一步锻造而成。
目前为止,
已经有至少10万个家庭,
用上了贾老三亲手打制的这把菜刀。
在贾家经过120年与四代人的传承下,
贾字刀这门技艺才得以延续直至今天,
直到登上了央视,
直到被做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你会问,
有谁会为了我们一日三餐必用的菜刀,
而做出研究这么多年?
并且还经历了四代人的琢磨与改进?
就只为了让我们使用一把好刀?
没错,
就是这个拥有2200年打铁历史的小镇上,
一个姓“贾”的家族在120年前所创立的“贾字刀”。
现在这把刀不仅可以使你的切菜速度提升两倍,
还因为它的力学设计,
在我们切菜时,
甚至不用手腕力量就可以轻松切断食材。
并且它在当地称为zui耐用zui好用的菜刀,
除了可以为你切一辈子的菜,
兴许还能传承给你的子孙后代!
尤其在这座县城里,
贾字刀已经成为每家每户必有的菜刀。
更是在一些老人的家里,
她们今天用的菜刀仍然是贾家的刀,
她们早已忘记这是哪一年所打,
更忘记是贾家“哪代人”所打,
有的说已经用了至少30年,
有的则说至少50多年,
时间太久,
没人能记得清这把刀究竟用了多少个年头,
只记得用这把刀给刚出生的儿子做饭,
现在又给儿子的女儿做饭...
可想而知,
这把刀已经超越了岁月与历史,
只留下了一个关于家的记忆和这已渐渐模糊
却仍刻在刀面的“贾“字印记。
(这是一位70岁的老人家现在仍然在用的“贾字刀”)
贾老三曾说,
只要他还能打的动菜刀的一天,
就会继续打刀。
并且贾家120年以来一直都有这样的传统,
只要是出自贾家的菜刀,
“终身保修”!
每把刀都有他们家独一而二的“贾”印,
而这个贾印正代表了这把刀是他们贾家所打制,
只要拿着他们家的刀来到贾家,
不管过了多少年,不管刀出现了什么问题
立刻维修,修不好的换新刀,
贾家只认刀,不认人!
对于贾老三来说打刀就是他的日常生活,
何况修复一把菜刀,
他没有员工,没有分工、没有流水线,
贾老三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座工厂!
打料,分料,取材,烧火,锻打、打磨
全部都是他一个人完成。
而“终身保修”却把我们留在了
那个曾经大街小巷都是手艺人,
都是各种木匠铺、铁匠铺的手艺时代!
有一次他在最后一步正准备打“贾”印时,
忽然拿起这把刀仔细琢磨了一番,
叹了一口气便放一边,
原来是这把刀的刀刃有一处
并不影响使用的小毛病,
所以不能打贾印,
因为只有贾老三认为合格的刀才能打贾印。
原来贾老三也会叹气郁闷,
尤其是在
辛辛苦苦打了一天的刀却不能用时。
曾经有人问他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
心里是不是很不是滋味?
他却说打了这么久的刀不能卖,
心里肯定很难受,
但这就是手工菜刀,
这也是刀匠每天需要面对的考验。
贾老三的每一把刀都是唯一的,
说这是一场历炼与修行,一点不为过。
这把刀需要经历千锤百炼,
锻造这把刀的人更需要万般耐心!
他对每一把他打的刀都是那么的爱护,
因为每一把刀他都付出了心血,
情感至深。
曾经村子里有一位非常穷的人来买他的刀,
他却只象征性的收了人家一块钱,
面对着自己辛辛苦苦
耗费一天功力所锻造的菜刀,
他却有着慷慨与仁慈之心。
这位在村子里呆了50年之久,
每天过着打刀生活的农村汉子,
却有着很多城市里的人都不能及的精神信仰,
他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给大家做一把好菜刀上,
所以,
他的刀虽有价,
但是他对刀所付出的心思与经历却无价!
如今
出自真正手艺人之手的物品不多了,
以后像这样世代传承的老匠人,
只能越来越少,
而这些老匠人的所造之物,
只能越来越贵!
拥有这样的菜刀在今天更是难能可贵,
如果你家还未拥有一名真正的铁匠所打菜刀,
建议早些备一把,
现在已经很难买到了,
拥有它之后你一定会明白它有多好用!
此刀在手,永不换刀。
自从手工菜刀越来越稀少,
想要的人越来越多,
造成了市场的供不应求,
所以,贾老三的刀从来没有库存,
只接受提前预定 !
【但贾老三应许,会优先给我们安排打刀】
手艺人也许必将遭到这个时代的淘汰,
因为再也没人能够承受精益求精、
吃苦耐劳的长久状态,
但是一个民族必须拥有匠心精神,
这代表着我们对每一件产品的追求!
贾老三一生只做一物,
只是希望你一生只用一物!
以下是贾老三打刀过程的快进视频!
(每把刀36步骤,
每把刀需要进12次1100°C的高温火炉
和至少5000次锻打)
非遗收藏级手工菜刀
¥:228元起/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