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回族剪纸、回族刺绣、砖雕等宁夏传统手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区各民族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经过多年传承发展,宁夏传统非遗手工技艺正在焕发新的生命力。
赵桂琴现场刺绣。
传统技艺 博大精深
目前,宁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统手工艺项目共有5项,分别是杨氏家庭塑、贺兰砚制作技艺、回族剪纸、砖雕、二毛皮制作技艺。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统手工艺项目共有27项,涉及纺染织绣、编织扎制雕刻塑造、家具建筑、剪纸刻绘、印刷装裱、食品制作等多个门类。
近几年,宁夏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连续两年举办“塞上工匠——宁夏传统工艺竞技精品展”,以场景化形式集中展示全区传统手工艺类项目作品,以点带面,展示近年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传统工艺的成果。
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马慧玲介绍,为了扩大活动成果,目前该中心正计划出版《宁夏传统手工艺集萃》一书。通过举办“探索非遗产品营销新通道——剪纸、砖雕、贺兰砚制作技艺传承人对话网络营销”“二毛皮产品的创新与发展——二毛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对话设计师”“古老的乐器与新媒体的对话——宁夏非遗传承人与专家、设计师对话”等活动,邀请网络公司、文化创意公司、设计师等,与我区非遗传承人开展交流,帮助其提高产品创意研发水平、制定产品营销策略、提升项目技艺水平等,为非遗提质增效打下了基础。
刺绣作品欣赏。
传承发展 尚需努力
宁夏传统手工艺品种繁多,源远流长,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很强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宁夏各地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探索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成立协会、合作社、公司等,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6岁我与剪纸结缘,跟着母亲学习技艺,一剪就是一辈子。因为这个技艺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带给我很多快乐。”今年59岁的剪纸传承人、一级工艺美术大师伏兆娥说。
伏兆娥是中卫市海原县人,她的作品先后在各种展览和比赛中获奖,还曾多次作为我区政府代表团成员赴上海、香港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有效提升了宁夏剪纸技艺的社会影响力。如今,伏兆娥成立了文化艺术品公司,通过举办手工制品培训班等,培养了一支有技术有质量的剪纸队伍。上千名妇女从中受益,实现签约就业、创业,有效推动了剪纸作品的产业化发展。
目前,海原县还通过建立集设计研发、加工培训、展览展销等功能为一体的剪纸刺绣手工艺品孵化基地,吸引8家剪纸刺绣合作社进驻,并与上海牡丹缘非遗文化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生产基地,带动当地非遗产品走出去。
刺绣传承人赵桂琴、葫芦刻画传承人陶瑞珍等也先后在银川文化城等地建立了个人工作室,将优秀的手工制品推向市场。“我只有高中学历,但一直想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壮大。我热爱刺绣,起初都是手把手给老乡们教,从绣坊到公司,一步一步走过来非常不易,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乡亲姐妹的日子过得更好一些。”刺绣传承人马兰表示,她的刺绣公司目前有200多名员工,还有上百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培训老师,共向社会举办免费培训班200多期,培训的学员超过1万人次。为了让当地及周边地区更多人受益,公司还专门为部分残疾人培训,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让他们也能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培训,如今技艺熟练的妇女已达200余人,每月可收入3000元左右,技艺掌握一般的妇女每月也有1500元至2000元的收入。先后带动千余名农村妇女就业。
目前,公司已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模式,使手工艺制品成为西吉县乃至周边地区贫穷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
在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银川巴鸟麻编手工坊”,妇女、老人正在积极制作各种麻编手工艺品。“2017年12月底,村里引进了麻编产业,有了这个手工坊,大家都有事干了,生活不无聊了。以前谁知道麻编手艺还能让我赚钱呢。”刘芳红老人笑着说,以前她的生活非常简单,看看家、串串门,如今也能靠一技之长在家门口挣钱,老人很满足。这几年银川巴鸟麻编手工坊至今在该村开办麻编技艺初级百人培训班,解决了该地近百人次的稳定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人,老年人19人,留守妇女45人。为了打通销售渠道,该手工坊还和网店合作生产对路的产品,并且在森淼生态园、贺兰山岩画、贺兰山1958和奥特莱斯建立销售和演示的合作关系,让后续制作的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建设线上线下文化产品电商孵化平台,把学员制作的手手工艺品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与时俱进 相得益彰
传统工艺带动了当地工业、建筑业、文化产业、服务业等面的发展,优化了当地产业结构,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马慧玲介绍,在看到成果的同时,我区传统手工艺品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与现代审美之间有隔阂,缺乏适应性再设计,销售渠道狭窄,经营方式不足,后继乏人,缺少专业人才等。
宁夏文化馆组织专家通过调研,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和建议。
可通过对传统手工艺文创衍生品的开发,将传统元素与新型材料、现代工艺、视觉设计及字体等表现手法结合起来,在现代产品设计中,提升个人审美情趣、丰富艺术设计方式等,并注重产品文化内涵建设,深人挖掘手工艺品的历史信息和风格特色,鼓励行业艺人在艺术品尽可能地将地方民俗风情、文化景观、历史传统融入作品中,要让传统手工艺术形式历久弥新,守正创新是基本法则。
传统手工艺美术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艺术观赏性很高,需要较高的艺术素养才可以接受。可通过各类策划、宣传,如举办艺术品展销节、文化节等,让传统手工艺品逐渐被市场认识,以推动其市场化发展。虽然近年来在政府部门主导下,我区积极实施了“文化产业扶贫”“非遗进校园”等措施,起到了启蒙和了解的作用,但真正走上有关传统手工艺相关职业的人并不多。在学校设立专门的专业,成立专门的职业技术学院很有必要。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现代审美、现代技术的结合,努力提高传统手工艺从业者的整体素养,学习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