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四川实践”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是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重点活动之一,2019年10月17日至22日在四川非遗馆举办。展览将全面展现党的十九大以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创新、创造成果。
同时,本次展览作为文旅融合大背景下举办的第一届非遗展,亮点多多、精彩纷呈。
内容丰富,五大展区“见人见物见生活”
四川非遗展遵循“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传承理念,展馆中设置了非遗舞乐、非遗创享、非遗彩卷、非遗工坊及非遗之旅等五大主题展区:
一、“非遗舞乐”展区。以四川非遗名录项目中传统舞蹈音乐等为主要内容的进行动态展示,藏族卡斯达温、羌族沙朗、彝族朵乐荷、高亢的川江号子、柔美的水袖等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非遗传统舞乐表演,营造出民族团结、盛世华章、百花争艳的热烈欢快的氛围。
二、“非遗创享”展区。该展区全面展示党的十九大以来,四川非遗保护实践和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的成果成就,并集中呈现7个我省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139个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的保护传承最新成果,展示凉山州非遗扶贫工坊、泸州叙永扎染、甘孜稻城阿西土陶等非遗扶贫典型案例。
三、“非遗彩卷”展区。主要展示四川藏羌彝非遗名录项目中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内容。展览期间还将以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为中心,非遗保护学者、旅游专家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同围绕非遗与旅游、非遗与乡村振兴、非遗与时尚等主题,多角度探索非遗传承创新发展路径,同期举办“非遗传承与旅游发展论坛”“非遗主题沙龙”两个学术交流活动。
四、“非遗工坊”展区。该展区是四川非遗传统工艺产品与现代设计创意商品构成的“集市”,为非遗项目搭建了向市场转化的平台和桥梁。在这里,您可将川茶、川菜、川酒、川剧面具和蜀绣、蜀锦、蜀派古琴、蜀裱字画等百余项巴蜀非遗商品扫码下单即可带回家。
五、“非遗之旅”展区。该展区是本次非遗展四川五个展区中特色独具的主题展示区域,重点展示四川文化旅游在全国首推的“非遗之旅”主题经典旅游线。置身其中,171个非遗旅游体验基地,藏羌环线非遗之旅、香格里拉非遗之旅、蜀道三国非遗之旅、茶马古道非遗之旅、年画体验之旅、竹艺体验之旅等文旅融合、特点突出的非遗旅游产品,互动体验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一张张美丽四川名片,让你充分感受“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的神奇魅力。
紧跟国家战略 全面展示非遗助力扶贫攻坚硕果
四川非遗展期间,通过举办“非遗创享”四川非遗保护实践和扶贫成果展,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中非遗传承保护的重要作用,通过乡村振兴非遗名录作品、非遗IP文创作品的呈现,展现非遗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方式渠道,宣传“非遗+扶贫”工作的典型经验,体现扶贫成果,体现非遗扶贫带头人生动故事。
26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开展活态展演
本次四川非遗展,将突破传统展陈表现形式,以最新的非遗表达方式和空间展示手段,体现非遗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实践。整个展场将按照静态展览、动态展示、活态展演、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展览、展演、展示和展销,调动观众的听觉、触觉、嗅觉、视觉、甚至味觉,使公众现场感受“器与物”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诞生过程,在各种互动体验环节的参与中感受非遗项目的魅力独具。
本次四川非遗展还将邀请26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技艺,还将推出羌族服饰T台秀、凉山克智、彝族月琴、羌族口弦等多个非遗项目展演。
数个首次,四川非遗保护传播进入新时代
本次展览,首次借助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搭建非遗大数据平台和智慧非遗馆,强化手机客户端应用,提升观展体验。
首次推出四川非遗大数据平台。通过展区内设置的非遗大数据展示窗口,直观展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项目保护、传承活跃度等大数据分析实时动态,为非遗管理者、传承人和公众提供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全面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撑。
首次发布四川非遗旅游地图。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全面展示四川非遗旅游线路和景点,满足非遗旅游中的导航、导览、导游等需求,为游客提供便捷贴心服务。
首次推出智慧服务功能。通过展馆语音导览、全网预约、人脸识别、VR观展、展区人流热点分布等多项智慧实用服务手段,公众观展体验更加便捷。
本届四川省非遗展在宣传上,还将创新宣传方式,首次引入全媒体播报,首次发布《四川非遗形象宣传片》,推出四川非遗延时摄影纪录短片、四川非遗“带你游”直播、抖音非遗合伙人等融媒体系列互动报道,通过生动图文、创意H5、精彩视频,全程关注,多视角呈现四川非遗展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