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在昆明,在云南,说到地板,吉象地板是有些份量,有些影响的。云南金财公司从代理销售吉象地板,到地板营销,从0到有,从业26年,“没有最大,没有最好,一直在路上”。
在这期间,有多少厂商也不复存在,有多少经销商变换了多少品牌,有多少经销商已经转行。云南金财公司,在云南众多企业中,算是很普通的一个企业,不大不小,但也许是最能坚持、最能专注的公司。
但放在家居领域,在云南,甚至全国,云南金财公司成功运营吉象地板,倒是行业的一个典型案例。
国际吉象人造林制品集团(简称:吉象木业(地板)),主要客户是B端,是家具制造商,对C端(消费者层面)的地板比较忽视,对营销基本忽略。而云南金财代理这样厂商的产品,就要靠自己来主导运营销售,从做好、做大、做强,做得可圈可点,是值得行业研究的案例。
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是值得肯定的。中国家居企业,无论是生产厂商,还是面对C端的销售型企业,都得利于中国社会体制的改革发展和对应经济的蓬勃发展。因此,要研究中国家居产业的未来发展,得知道中国家居产业的过去发展。现在是过去的发展结果,未来是现在发展的结果。
中国家居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中国住房私有化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得益于中国庞大的市场消费需求,得益于完善的产业技术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家居产业。对于单个的企业,基于中国庞大的市场,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往两端发展:市场竞争与合作,企业所在家居产业链中的环节能力,开发源头,创新产品,衍生产品,形成包含技术开发、市场运营、股权资本的稳定产业链,造福社会。
一、中国家居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中国住房私有化的发展
1980年是中国房地产的元年。房改和土改同时被推动,中国房地产正式成为了一个产业,开始缓慢的种子发芽阶段。
当时很多人担忧文革重袭,不敢拥有私产,而且也期盼单位免费分房,房地产业的规模很小。
1987年,深圳进行了首次的公开土地拍卖,催化全国房地产加速发展。所以,1987年才是中国地产开始进入商业化的时间点。
1988年,海南脱离广东独立建省成立海南省,大批的人来到海南淘金。中国有了炒房概念。
1991年,国务院进行24个省份的房改,全国房地产进入起飞阶段,同时中国地产的首个泡沫开始蓄积。
2007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7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二号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只有住房私有化发展,并得到法律保障,住房需求、住房改善需求才能得以发展,对应的家居装饰产业才会伴随发展。
2011-2017年城镇住房竣工面积增量估算:
由2011-2016年的平均增长率估算而来。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如是金融研究院
中国的住房总量究竟有多少?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机构,没有那一个人能说得清楚。当然如果需要一个较准确的官方数据,至今还暂无定论,或许2020年的“房屋普查”能给我们答案。
近几年,国内住宅装修总量每年约2200万户,预计2019年、2020年分别超过2210万户、2280万户。以2019年来看,预计全装修保障房及精装修商品住宅的装修总量超770万户,占比超35%。毛坯房装修量550万户,仅为2016年50%,住宅装修市场占比降到24%,老房二手房装修量近890万户,占比40%。
二、中国家居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中国改革开发带来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从数量规模上看,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2.2万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6%,仅次于美国。
从人均GDP水平的角度看,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1元人民币,仅为同期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是当时世界上典型的低收入国家;而2017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高达59660元人民币(近8800美元),已经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显然,经济增长的背后还包括了中国经济的显著发展。
三、中国家居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庞大的消费需求市场
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的人均GDP从1978年的223.84美元增至2017年的8808.98美元,翻了近40倍,年均增速高达9.87%。
中国自2010年人均GDP迈过4000美元,正式跻身国际认定的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就翻了一倍有余。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仅为343.4元和133.6元;到了2017年,二者各自上涨至36396元和13432元,分别是1978年的106倍和100.5倍。
收入的不断增加,直接带来了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与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的变化即可佐证这一点。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持续下降态势。具体而言,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降至2017年的28.6%,同期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67.7%降至31.2%
在这发展的浪潮中,家居行业也紧紧抓住时代的机遇,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产品迭代出新、渠道创新融合、品牌塑造升级……中国家居行业一步步发展到如今的4万亿市场规模。
苏宁金融研究院发布《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报告(2019)》,当前居住支出占比较高,超过20%。尤其在城市,居住支出从2012年快速上升,2018年城镇居民将近四分之一的支出用于住房居住,农村居民的居住支出占比已达21.94%,越来越多农村年轻人在县城买房,而不是在村中自建房屋。
四、中国家居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完善的工业产业技术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家居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不断创新,形成了产业链。
80年代,人们结婚需配足“36个角”,衣橱四个角、床四个角、床头柜四个角、椅子四个角……只要凑齐这些“角”就说明家中的家具基本齐全了。再到后来,家具需求升级到了72条腿,所以,木工在当时成了很热门的职业。
此年代家居关键词:水泥地、大白墙,书房、卧室、客厅一体化,居住空间狭小,以日历、照片、奖状等物装饰墙面。
80年代,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有成效、经济复苏的黄金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基本能自给自足,开始有了自己的积蓄,对家居生活充满期待,尤其是“三大件”--冰箱、电视、洗衣机,是这个年代每个家庭的憧憬。
“组合家具”风靡,组合家具的出现,让人们开始对美有了进一步的追求。许多家庭居住面积狭小,而组合家具兼具了衣柜、电视柜、梳妆台、写字台的功能,甚至当时最流行的转角沙发也是组合式的,非常适合摆放在较小的空间区域。
那时候的人都很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崇尚节俭持家,更注重一个家庭的幸福感,所以该时期的家居风格一般以“温馨简单”为主,散发出一种当代人暖暖的爱意。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飞速发展。人们有更多渠道去吸收外界的新鲜事物,对家居设计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和需求,装修这一概念正式进入中国家庭。
请“装修游击队”是这一时期最常见的装修方式。大街小巷到处有举牌的装修人员,到20世纪90年代末装修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原木家具搭配木质墙裙、色调朴素的布艺沙发以及墙面上的大幅地图,都是那个时代的流行家居元素。80年代的陈旧朴素家具已被90年代皮质布艺家具或红木家具等所代替,呈现出“华丽明亮”、“洋气时尚”的新景象。
此年代家居关键词:
瓷砖、吊顶、木地板、墙裙组成了20世纪90年代最早的室内装修风格。木板包边风靡一时,大部分家庭的装修风格都十分趋同。
2000年前后,商品房成为最常见的居住形式。人们对于装修的认识提高很快,接受能力也更强,欧式、中式、东南亚、日式等风格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随着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家居行业迅速膨胀,一批正规装饰公司浮出水面。消费者开始青睐“集成家居”的模式。但“集成家居”在设计时,产品设计已完成,家装设计师只能在特定品牌和几款产品中选择,设计风格难以实现真正和谐统一。
随后进入了互联网+、新零售、人工智能并进的大时代,传统家居行业也由原来的清包、半包逐步衍生到全包、整装、智能整装时代。消费变革之大已经超乎想象,传统家居企业也开始寻求各自的蜕变转型之路。
2006年中国家具出口额约为17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
与之相应的家居卖场,也不断发展着。连锁家居卖场中,门店最多的是红星美凯龙,259个网点触及全国28个省市;居然之家不甘示弱,以223个门店直达全国29省。在这两个卖场巨头的光辉笼罩下,欧亚达、宜家、百安居以25-50的门店数量,暂列第二梯队,另外9个品牌的全国门店数则少于20。中国连锁家居卖场呈现出了鲜明的两极格局(数据截止为2017年)。
在资本市场上,我国家装首股——东易日盛上市,是在2014年,深圳A股。、红星美凯龙A+H”股双上市。
2017年家具家居行业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排名第一的为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超13亿元。整体来看,2017年家具家居行业A股上市公司中,仅欧派家居净利润超十亿元。此外,索菲亚、大亚圣象、好莱客等16家企业净利润超亿元。以下为2018年家具家居行业最赚钱上市公司排行榜:
这两年,多个品牌家装公司或倒闭或跑路或面临重大转型,从某一角度再次印证家居行业已经出现泡沫,产业开始过剩。家居变革,势在必行。
(注:本营收均为该公司2017年累计净利润),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五、金财模式下的吉象地板云南市场
“地板王”、“领头羊”、“行业状元”,在云南家居领域,媒体多有用这样的词汇来描述云南金财公司和她所经营下的吉象地板,是有些影响的。云南金财公司从代理销售吉象地板,到地板营销,从0到有,从业26年。在这期间,有多少厂商也不复存在,有多少经销商变换了多少品牌,有多少经销商已经转行。云南金财公司,在云南众多企业中,算是很普通的一个企业,不大不小,但也许是最能坚持、最能专注的公司,是家居行业的一个案例。
吉象木业(地板,)由著名的新加坡林产行业泰斗莫若愚先生(环美家具创始人)和前世界银行亚太地区总裁史宾哲先生于1993发起并创立,是中国中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林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外资引进项目,是亚洲最大、中国最早的木地板企业!
吉象的深圳工厂年产量1600万方,是诸多知名品牌的生产商!其产品主要包括高品质的刨花板、中高密度纤维板、装饰板和强化木地板等,涵盖家具、橱柜、门、包装、装饰建材、工艺品、电子线路垫板等多个木制品领域,已经成为各行业知名品牌的首选原材料品牌。从战略资源占有层面来说,该企业为国内少数能够大规模生产EO级基材的老牌企业,今日被追捧上天的“EO标准”,其早在2000年即已在生产中执行了。
吉象木业,主要客户是B端,是家具制造商,对C端(消费者层面)的地板营销比较忽视。而云南金财代理这样厂商的产品,就要靠自己来主导运营销售。
1993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金财公司引入吉象地板,成为云南强化地板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消费者对这种防水、耐磨、安装方便的强化木地板使用极少,了解也不多。但是强化地板相对于实木地板而言,物美价廉、健康环保。然而,开垦者总是会遇到一路的“荆棘”—连续七个月开不出一份订单。
这可看出市场销售有多难。
“你买地板我安装,客户满意后再付款”,金财面对销售问题,开始了创新营销。传统的销售模式是地板、瓷砖买回去以后要再找人安装,对消费者而言特别不方便。另外,消费者自己安装还会产生损耗,而且还要像处理垃圾一样处理掉这些损耗,也不环保,且消费者的钱也浪费了。在这种情况下,金财集团推出一种方案,“你买我的产品,我们就实行全包,损耗由企业承担而不是消费者。”这样就能保证消费者既能买到性价比高的产品,又不担心浪费,消费者也受益了,企业也就能从消费者良好的口碑中受益。
这种营销模式,后来在全国得以推广,为中国地板行业的自理、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把外来管理模式(吉象木业属于外资)与云南风土人情相结合。营销模式要不断创新,要接云南本土地气,要在吸收其固有先进经营模式之后,结合云南本地消费者实际情况和地域特点,制定出适合本地的经营销售模式。
从1个小店扩展到全省177家金财吉象专卖店,从唯一的强化地板品牌入驻到如今300余个品牌加入云南市场,金财吉象品牌以“十年零投诉,十年销量第一”的成绩,成为名副其实的“云南家居建材行业领跑者”。
六、金财公司的未来发展倾势
时代超前发展,80后、90后,00后逐步成为社会主体,消费观念是重品牌、重个性,产品功能多元化。
强化地板呈现多元化:健康环保、耐磨、时尚花色、镜面、加热、防水……随着技术进步,会出现一些新功能和新色调。
在终端营销层面,会出现VR系统,虚拟展示未来家居空间世界,消费者可以虚拟选择地板款式,虚拟体验家居装饰效果。
5G时代,消费者可以远程视频挑选地板,远程体验未来家居居住环境。
全电商时代,下订单、选安装服务,都可以网络来执行,或人脸识别来执行。
智能时代,可以有人脸表情和语音的机器人来做售前服务,有无人驾驶车做配送,有机器人来做地板安装。
新技术,会让传统家居发生变革,也会衍生出新的产品和服务。
作为传统的地板,作为传统的企业,金财公司会面临新的挑战。具备现代人工智能的新生代,会成为现在各个行业的主导者,将颠覆更多的传统手法。
作为应对之策,金财公司将与时代同频,积极利用新科技,继续在地板领域做精、做深、做专,增强和完善资源整合,并向增值服务商转型,与上游制造商、下游分销商、消费者建立同盟关系,同步发展。
与此同时,金财公司可以向关联产业进行业务投资,整“活”当下产业,也可进行财务股权投资,对一些新项目进行孵化投资,分享新技术发展的红利。
七、传统家居产业的未来发展倾势
国家工信部部长苗圩说,现在中国有 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工业中类,666 个工业小类。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头一次有国家做到这点。同时,中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当最大市场和最全工业门类,在同一片土地上同时发生的时候,他一定会催生最快的创新和制造业的变革。
中国传统家居产业,已经是个门类齐全、技术成熟、人力配套、网络完整的产业。从一颗钉到各类辅材,到地板、瓷砖、油漆、吊顶、灯饰、布艺……应有尽有,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随着技术创新,更多新品、替代品还会出现。智能化家居,更是让未来家居充满无穷遐想,有着更多的期待。
在东莞家具口子,有个案例。1997 年,家具这个产业网络扩展到了越南,任泽忠也被公司派到了越南。2000 年,自己出来单干,还是做家具。这个网络又借助任泽忠,往前扩展了一点点。然后这几年,他从老家又招呼了一大批亲戚朋友,把他们都带到了越南。这群人各自撑起了一摊生意,在任泽忠的基础上继续扩展,形成了一个小有规模的家具产业网络。当然了,他现在还经常要回广东见见供应商们、和他们喝喝早茶,因为这个网络是中国整个家具制造网络的自然溢出。
过去理解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都是“转移视角”,都在谈竞争、说输赢、就是资源有限,你多一点,我就少一点。但是换一个新视角,可以把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看成是一个网络。
网络的特征是什么呢?接入网络的节点越多,这个网络的价值就越大。只有一个人有微信号,那微信什么用都没有,两个人有微信,这个软件就有点用了,现在微信号超过 11亿了,这个网络是不是价值连城?
网络。美国在这张网络里,越南在这张网络里,中国也在这张网络里。在这张网里,谁活得好,不取决于谁抢得狠,而取决于谁贡献大。回头一看,中国人正在展现一种,空前强大且独有的能力。那就是:结网能力。
在整个家居产业的发展产业链这个网中,领先或同频时代,定好位,结对网,顺应未来发展倾势。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2] 林毅夫:《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成就堪称一大“奇迹”》。
[3] 转引自杨金海、吕增奎、郭兴利:《国外学者眼中的中国改革开放》,载《北京日报》,2008年12月29日,第19版。
[4] 付一夫:《改革开放40年 中国消费市场的风雨变迁》
[5] 《转方式调结构,中国经济更高效》。
[6] 明清家具研习社:《改革开放40年,中国家居变迁史》
[7] 海闻:《“中国奇迹”至少持续20年》,载《人民论坛》,2006年12月,第11-13页。
[8] 蔡祥文:《家装产业化初探》、《赵金才:演绎地板公益人生》
[9] 乔纳森?安德森:《寻找未来十年的中国经济新驱动力》。
[10] 施展:《中国制造报告》
[11] 罗振宇:《2019-2020“时间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