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了山河湖泊,穿过了人山人海,江淮大地的风景怎么可以不尽收眼底?没错,这就是山川与文脉齐秀,碧水与蓝天相映的安徽。
面对那些看不尽的风景,道不完的风情,不如一起穿过古诗词里的完美意境,感悟历史安徽。
亳州
刘勤利 摄
“碧潭风定影涵虚,神物中藏岸不枯。一夜四郊春雨足,却来闲卧养明珠。”春风和煦,云销雨霁,正值一年好时节,初任知州的欧阳修漫步在涡河岸边,赏杨柳依依,看芳草青青。时过境迁,涡河依旧横贯亳州西东,养育着一方百姓。
花戏楼、华祖庵、天静宫……亳州,在皖北大地上横亘许久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曾生活着富足的药商,孕育着淡雅个性的酒文化,传播着“道法自然”的人文思想。而在现代化的今天,这座中原城市仍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非遗文化代表:华佗五禽戏(国家级)
“餍虎生乖戾,哀猿做苦号。顽熊轻舐掌,草鹿献髓膏。”

虎鹿熊猿鸟,不只为禽与兽,亦为健身戏法也。这种由医学家华佗通过对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形态所模仿而形成的华佗五禽戏,以柔和的动作、健康的方式在民间流传久远,具有调理脾胃、缓解疼痛、增强心肺功能等重要功效。在所有关于幸福的词语里,“健康”是最珍贵且重要的表达形式之一,而对健康发挥起重要作用的华佗五禽戏,融合着大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智慧,在历史沿革中需要更多的传承与守护。
池州
黄曙 摄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久经沙场,戎马倥偬,这就是岳飞的一生。而登上翠微亭的他,却也陶醉在池州的好山好水中,那“看不足”的留恋正是岳飞对祖国山河特有的深情。
如果你也想在翠微亭一览山河美景,还不快来池州。在这里,诗人杜牧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绝唱,诗仙李白五游秋浦,写下了数篇诗作。杏花村、秋浦河、蓬莱仙洞……岁月悠悠,池州这座“千载诗人地”在现代化的建设中依旧流淌着诗的风采。
非遗文化代表:傩戏(国家级)
“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暗中崒崒拽茅鞭,倮足朱裈行戚戚。”
陈明 摄
《孟姜女》《和番记》《章文选》……从乡间地头到星光舞台,积淀着中国戏曲最古老文化的傩戏,在人类漫长的发展中历久弥新,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悲欢的故事。池州傩戏所述的乡人傩在《论语》中便已有记载,这种戏曲通过带着面具的艺人以“傩仪”“傩舞”“傩戏”的方式呈现,达到驱灾纳福的目的。冬天已至,春节不远,来“无傩戏不成村”的池州,看最淳朴的池州傩。
滁州
黄曙 摄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幽草青青,黄鹂啼鸣,伴着绵绵春雨,诗人韦应物将滁州那抹静谧的色彩置于笔下。而滁州的色彩不只于嫩草之青,无论是登上琅琊山,还是漫步碧云湖,滁州,都显露着一种彩色的美。
地如其名,滁州是一座气宇轩昂的城市。古时,这里是“金陵锁钥、江淮保障”,如今,这座矗立在长江北岸的古城依旧承载着江淮枢纽的重任。来滁州,品最甜的琅琊酥糖,听最动听的黄梅戏曲。
非遗文化代表:走太平(省级)“进业曰登,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黄曙 摄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滁州全椒的元宵节,“摩肩接踵”最合适不过了。在正月十六的全椒县,人们焚香烧烛,走过“遇难平”的三桥,又走过“团圆平安”的两街,而全椒人民这一“走”,走出了上千年的文化遗产。作为从东汉传承至今的健身走活动,走太平这一民俗乃全椒县所特有。又值年末,愿平安喜乐,风调雨顺,正月十六,和家人一起在全椒的太平桥上走一走吧。
无论是历史悠久的药都亳州,还是风景秀丽的池州,亦或是底蕴丰厚的枢纽滁州,无不是熠熠生辉的安徽最富有光彩的写照,而这里的徽韵风雅,融合在诗词中,展现在山河间,徜徉在万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