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9月2日电 为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云上津川”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19年7月中下旬前往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开展了有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和发展的专项调研考察活动。希望将羌绣文化的传承与新时代发展新思路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北川羌绣这门手艺面临即将失传的危险。调研走访的吉娜羌寨是从绵阳进入北川的第一个村庄,也是地震后兴起的旅游胜地。全村一半以上的绣娘掌握羌绣技能,手工产品在景区销售。北川其他村寨的绣品则多为自用,且可以熟练技艺的人不多,甚至在有些村庄已经面临失传。
“云上津川”实践队感受羌绣魅力。天津商业大学
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云珍近几年受聘为羌绣教师到北川羌族自治县各高、中等学校讲授羌绣课,先后在多地非遗传习所等地举办学习班,传授羌绣技术,多年来共计教授学员5000余人。
北川羌族自治县莎朗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何国良从2009年开始发展羌绣产业,通过“公司+农户”模式,累计带动400余名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平均每人每月增加收入1700元以上。
传承人张桂熙主要承接中央财政项目,开展羌绣培训,并著有《羌绣教程》一书。她提出以地域标识为文化符号,利用多元形式打造羌绣品牌同时促进就业的发展思路,与妇联合作积极推进经济文化的协同发展。
七日的津川之旅,实践队通过多方调研了解到国家的相关举措和和扶持成果,也通过参观伊珎传习所、汇德轩、巴拿洽商业街等地学习到羌绣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精湛的针法技艺。实践队成员们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接天津市老年大学等推广思路和解决方案,扩大其发展范围,希望协同津川两地资源,助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