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丹寨王国春:打造一个“银匠村”,让苗族银饰传得更远

   日期:2020-02-19     来源:天眼新闻    浏览:657    

苗族银饰锻制工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之一,苗族银饰不仅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饰物,更是传承苗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在贵州丹寨有这样一位银饰匠人,自幼跟着父亲学习银饰锻制手艺,用匠人精神不断传承、发扬银饰锻制工艺,一跃成为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候选人,同时还通过自主创业,带动一方百姓共同脱贫致富。他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国春。

一生做一件事,匠人用手艺创业脱贫致富

王国春出生在丹寨县龙泉镇羊甲村一个银匠世家,是地道的苗家人,9随便开始跟随父亲学艺,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年仅15岁便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外出务工期间王国春,常常想念父亲和祖上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手艺。因此他和大多数一起外出的乡亲们不同,王国春在外务工时,对于做什么工作是有所选择的,基本上都是到银饰店、珠宝行学销售、学管理、学技艺。

2009年,王国春带着打工攒下的钱,决定返乡创业,他租了个门面,开起了一个银饰加工作坊。“我这一生只会做一件事,就是父亲留下来的这一门手艺,不仅要传承好,还要发扬好,让苗族银饰走向全世界。”王国春说。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创业不久王国春便遇到了挫折,投入的第一笔资金一下子全亏损掉了。但一时的挫折并没有打倒王国春,出生在银匠世家的他,不仅拥有匠人的手艺,更有匠人的精神,一定要把一份事业坚持做到极致。

于是王国春鼓起勇气、壮起胆来到丹寨信用社(现改制为丹寨农商银行)贷款解决困难,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2011年,他成立丹寨县国春银饰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总结失败经验,创业之路慢慢走上轨道。时至今日,王国春还逢人就开玩笑说:“丹寨农商银行就是‘国春银饰’的金库,没有周转资金了就去要。”虽然言语诙谐,但是丹寨农商银行却也见证了王国春艰辛创业、国春银饰发展壮大的全部过程,对其授信金额从最初的1万,增加到3万、10万、20万、30万……


王国春(右一)介绍国春银饰产品

截至目前,丹寨农商银行累计向王国春发放超过300万元贷款资金,帮助其解决资金周转困难,不仅实现了他传承技艺、创业致富的梦想,“国春银饰”也成为了丹寨县旅游扶贫的一张名片,不仅拥有十多个实体门店,其中丹寨万达小镇有3个,西江千户苗寨有1个,还与省内外多个客户达成经销合作协议,企业营业收入超过3000万元。

心怀家乡发展,匠人用手艺助力脱贫攻

坚创业发展起来的王国春,没有忘记身边依然生活贫困的父老乡亲。对于如何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脱贫致富问题,拥有多年外出经历,接受新理念、见多识广的王国春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想法。他探索出一条“扶贫旅游开发、共享经济模式”的企业助力脱贫攻坚之路。


国春银饰员工在锻制银饰产

在“国春银饰”丹寨万达旅游小镇3个实体店的经营管理中,王国春每个月都拿出经营纯利润的30%作为红利分配给员工,确保覆盖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员工、30户移民户员工和110名普通员工,有效担负起脱贫攻坚的责任和使命。同时,王国春还联合丹寨县大大小小的银饰加工坊,采取订单共享、统一加工的模式,带动了本地个体银饰手工坊户共同发展致富。王国春表示,对于愿意学、愿意干的人,国春银饰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但是国春银饰绝对不养懒人。2018年,王国春将国春银饰的生产基地搬迁至丹寨县金钟易地移民搬迁社区,进一步帮助地方解决易地移民搬迁户就业问题,先后带动当地50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创业。


国春银饰员工在锻制银饰产

助力脱贫攻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在王国春看来还远远不够。根植于这位银饰匠人心间的是,如何让传统技艺代代相传。为此,王国春每年到回到农村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他还被贵州大学、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聘请为相关专业课授课教师,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传承发扬银饰锻制工艺,让更多的人拥有创业致富的匠人手艺。“我的梦想是打造一个‘银匠村’。”说到自己的梦想时,王国春的语气坚定而铿锵有力。可以坚信,王国春一定能够培训出更多的银饰锻制技艺接班人,带动更多的群众一起脱贫致富,让苗族银饰这项民族传统手工艺传得更远。

吴昌华编辑 胡蓉编审 肖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小东小西创业服务中心  |  小东小西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全球招募线下门店经销商  |  小东小西商户注册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871-86995329

    邮箱:1240927286@qq.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小东小西网订阅号

  • 义乌小东小西公众号

  • 义乌小东小西小程序商城